韦娜 官方网站 +收藏:http://weina.orgcc.com

实名认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别样花开别样香
2016-05-24    浏览(1185)    作者:韦娜    来源:韦娜 官方网站


暮色中

那盏灯亮了

像母亲灶膛里的火

跳跃着温暖的光

像种子舒展着颤动的腰身

跃跃欲试飞翔的模样


夜风中

一个柔弱的女子

独自走在亮光微弱的路上

她坚定的身姿

向着那盏灯

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


一腔热情  投身艺术心不悔

时光前移四十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大学停办,知识青年下乡。

1973年,命运的洪流把刚刚高中毕业18岁的韦娜推到农村一个青年农场接受“再教育”。在银行工作的父亲也被打成“走资派”,并被关进了“牛棚”。许多被下放到地方农村、部队接受“再教育”的美术院校师生对前途、命运都一片茫然,失意彷徨。但这个柔弱的姑娘却不以为然,一腔绘画的热情支撑着她度过人生的低谷。韦娜常常白天干农活,晚上点着油灯作画。在田间地头工休之余见缝插针地画速写,在三年多的时光里,田间速写就画了三千余张。那个年头无书可读,对美术人体解剖无从下笔,就借来《医用人体》书照着画,一点一点的消化解析。农闲时还帮农家姐妹绣枕花,剪窗花,编门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6年,韦娜的中国画《理论辅导员》入选河南省农民画展。正是这些刻苦自学、助人为乐的天性使韦娜在77年恢复中断十年高考的日子里抓住了命运的链环,赶上了第一趟深造的列车,她如愿以偿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从此开始接受正规中国画专业深造,步入了描绘春光的殿堂。

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人是幸福的,不管命运被风吹向哪里,那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总能发现自己喜欢做的趣事。即便四周暗淡、生活艰苦,她仍然可以寻找生活中与自己关联的兴致,忘却命运带给自己的阴影,寻找自己在现实中存在的意义,朝向那点亮出彩的地方追逐。

如果说恢复高考那一年,韦娜有准备迎接人生一次重大转折的话,四年本科美术专业的学习则使她打下了成为专业画家所具备的基本功。她像海绵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并不断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绘画技能大长。

1985年,大学毕业三年的韦娜又一次对生活做了慎重的选择——她调入了洛阳古墓博物馆,从事考古美术。她的任务是将在洛阳地区发现的古墓葬壁画临摹复原。

当第一次坐在箩筐里被人用绳子系着下到墓穴进入古墓时,韦娜整个人全都惊呆了。墓室里枯骨缺氧的味道令人恶心,恐惧的感觉象蛇一样咬痛了整个身心,惊吓和恐惧让她一连好多天睡不好觉。她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所选择的吗?远离市区,每天早出晚归,每天泡在枯骨墓道?

直到三年后,韦娜才明白,原来她的选择是多么正确。那是在1988年一次全国汉画年会上,韦娜女士有幸遇到了著名的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冯其庸先生博学多长,对汉画颇有研究。他曾慧眼识真珠把一个貌不惊人的高中生、军转干部二月河推荐参加全国红学专家年会,从此奠定了他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一头扎进皇帝系列作品的写作中,如今二月河的名字家喻户晓。当他在年会上看完韦娜女士那临摹的百余幅古画作品后连连鼓励她:要珍惜目前的艺术机遇,全国有成千上万个绘画专业人士,有几人能守着唯一的国家专题性古墓博物馆?这是一座艺术宝库——地下先人真品画廊。我相信你现在的工作必将对你日后的画技产生无法想像的影响,也必将使你终生受益。”

    心灯被点拨后的韦娜爆发了惊人的艺术创造力。韦娜分明享受过快乐如飞的感觉,在墓地,不,在地下画廊,她感到“艺术磁场”的吸引力。那种心领神会的点悟,开通了对古汉墓壁画的再创作。

汉画所表现的主题,无论是羽化飞升、驱疫逐邪,还是历史掌故、名贤教诲,不管是车马出行,宴饮乐舞还是天象星宫、日月辰宿,天上人间瞑界,万象皆尽包罗。各种画面衔接起来,如同亲历汉代社会在眼前复排。

凭借这些视觉文献,韦娜身临弥足珍贵的古代艺术磁场,哪管它有什么塌方的危险、刺鼻的气味,甚至腐朽的令人窒息的场所。“我来了,就是风来了。我看到我的到来会使墓壁上的人物再度复活起来,用当年他们原始的音容声貌,施礼致意,翩翩起舞在欢迎我的到来。”找到这些感觉是在十年后的一段悠雅时光中,入墓道工作就象回家一样熟悉,也仿佛象与众多同道老友在交谈社会上的形形色色。

这些两汉时期的艺术精灵们,一个个从墙上飞到纸上。复原的忠实描绘,临摹的巧工精技,与古人对绘的快乐,如同壁画中飞升的仙人,磁场交流使韦娜轻松地完成一个又一个描摹画场,漂亮而满意的收工使她“境由心生”,愉快如翔,那是最有生命力的精神的火焰。在历史绘画的源头,拜先贤描真迹,这项工作的伟大意义一经发现,任何烦闷和不适都会消失。韦娜一干就是十六年,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临摹、保护修复古代壁画事业,这项事业又把她从一个学院派毕业生修练成一个美术考古研究员。

艺术人生  色彩照亮生活

头脑清醒的人,总能牢牢地把握住身边的每一个机遇期,并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到极致。毫无疑问,韦娜就是这样一个人。

考入河南大学美术专业后,韦娜步入了创作的春天。

她的画作开始不断地在业界闪现,一次又一次“惊艳”着世人的眼球:1981年,中国画《浴》入选河南省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创作奖;1983年,中国画《我们正年轻》入选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1983年,中国画《赶街去》入选河南省第四届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创作奖;1984年,中国画《山花》入选河南省中州风貌作品展,《赶街去》入选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1986年,连环画《孟津梨的传说》被电视片《伏梨之乡》采用;1987年,大型壁画《唐乐图》被洛阳古墓博物馆大厅采用;1987年,中国画《希望》入选六大古都美术作品联展;1991年,她的“古墓博物馆”门票设计入选全国旅游门票艺术设计展,荣获三等奖;1994年,她被评为副研究员;1997年,中国人物画入选《中国名家书画宝鉴》;1999年,中国画《山水扇面二幅》入选《当代书画名家扇面集》,中国画《生命·岁月·惜流》获河南省“群星杯”大赛一等奖和全国第八届“群星杯”大赛优秀奖;2001年,《韦娜女士画选》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她创作的大型工笔国画《国色天香》被河南迎宾馆收藏。这些经典作品成就了韦娜实力派女画家的地位。

而在古墓博物馆工作的那段“单调孤寂”的日子,也正是她人生最出成果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韦娜女士顺利创作了大型壁画《唐乐图》、《招魂图》、《升仙图》、《魂归图》、《出殡图》,经韦娜女士临摹复原的墓室壁画,与原物对照,几可乱真。此间,相应催生出韦娜女士一批精致的考古专业论文:《汉墓壁画中的汉代社会》、《略论汉代壁画艺术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洛阳传统年画艺术浅说》。2004年韦娜女士被评为研究员,同年出版的《洛阳汉墓壁画艺术》,论其学术理论价值填补美术考古界空白的一部著作,其10万字论文和所刊发的百余幅摹品壁画让美术界、考古学界“地震”了,大家再次对韦娜的实力刮目相看。

韦娜女士的艺术作品语言特色明朗,用墨湿润明洁,用笔轻盈潇洒,赋色雅淡清新,主题表达彻悟。无论是小写意山水,还是工笔花鸟及人物作品,都达到了成熟时期才有的笔墨韵味。

纵观韦娜女士的艺术创作,可以明显分理出三条脉络:用山水开拓胸怀、视野;以花鸟感知生活细节;以人物歌颂理想、引领时代。三者并拢打造出一个实力派的艺术家形象来。既古典又现代、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牵引着韦娜女士在艺术上渐入佳境。

韦娜女士的山水画,不追求奇、绝、古、怪的章法构图和笔法、墨法,不追求强撼的视觉冲击力,而以平静、中和的意境见长取胜。山翠连空,天青垂水。既有北国的苍茫,又有南方的清丽,淡碧如洗,意出尘外。这正是一位身居北方的南国女子胸中的山水。细品韦娜女士女士的山水画,明净如妆,淡怡如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红尘消隐,天地静寂……她所画的《王屋山印象记》表现愚公故乡太行王屋风光,融古颂今,弘扬愚公精神。近景王屋山门,绝壁悬崖,丛树浓荫中掩映看农舍村庄和山民、游人,中为绝顶起伏的山峦,远景山势平缓,依稀可见,几乎“共长天一色”。画面最上方题田园诗一首:“昼出耕田暮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行草书法秀劲倜傥,颇见功力。画中山石皴染结合,树木枝叶勾勒晕染,画面色调清新素雅。她的《山水图》清而不凡,秀而淡雅。远山苍茫依稀,近水清凉宜人,舟船横渡。遥居半山腰的山里人家,重峦叠嶂里掩映着几座房舍山壁。树影摇曳仿佛在轻轻地歌唱,倒影中的草丛随着风向缓舒地散去,河水静静地流淌,闲适的人三三两两移向归宿,“彩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境就在眼前。王昌龄诗云:“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这也许正是韦娜女士山水画别具一格的最好答案。

细观韦娜女士的花鸟画,一切情语皆境语。韦娜女士的花鸟画,十分注重意境的创造。她以南国女聪颖精灵的审美眼光和女性特有的感悟人生的心态,用细腻而活泼的绘画语言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过目不忘的上乘之作。如她描写水渚双雁的《野趣》,“体制清赡”,颇得宋人笔意。她创作的《生命•岁月•惜流》,更是画风老辣。粗犷的巨石间,娇嫩的野花迎风绽放,清澈的溪流水声淙淙。表现林泉、奇石、潭影以及河滩、溪流,俨然唐诗人、画家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她画的牡丹,茸金丽蕊,春气十足;偎红倚翠,独占花魁。牡丹花盘硕大,卧红似醉,娇羞无力,似抬不起头来。她画的水仙,雅淡轻盈,绰约冰姿;水边照影,惺松初醒。丽质天然,似来自广寒深处……《双鹭图》是韦娜女士工笔花鸟画早期代表作品。洁白的羽毛,可爱的双鹭静静地观赏着枯叶荷花。深秋的荷塘,那亭亭如盖的荷花已卷藏了青春的绿装,荷花映日,碧叶连天已逝如梦,仅留下枯枝残叶。风摇一片瑟瑟,雨滴声声惜别。残留着余香,依然呵护着粉色的莲蓬。四季轮回,凋谢孕育着重生。枯荷听雨的妙境如梦如幻。在枯荷的世界里,纯洁的双鹭表达着虔诚的礼赞,墨色的荷叶水面映衬着纯洁的水鸟,黑白相间,令人惊艳。枯荷扶粉莲,淡绿映世界。整个画面构图精巧,虚实相别。着色雅素,给人留下了丰富的哲学思考---衰败的生命进程中透露着积极的新生曙光。

韦娜女士笔下的人物,多为青春少女,工笔入微,染晕明丽。身材丰腴,体态婀娜。她创作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赶街去》,更是意境深远,场面清新。雨过天晴,彩虹高挂,4名身着华丽服饰的南国少女,在蝶舞鹅歌的花径间,或放下背篓梳理秀发,或凝视彩蝶心存暇想,或肩挑香蕉若有所思,或举目远眺追寻梦想……著名文化学者叶鹏老师曾这样评论韦娜女士的人物作品《赶街去》:“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正是一分清香,二分春色,三分阳光,十分天真!韦娜女士笔下的花卉,“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还大自然美丽的本色。韦娜女士的工笔人物更是别具一格,这得益于她从汉墓壁画和北魏石棺线画上吸收并为己所用的艺术技法。她以白描手法创作的《升仙图》和《葬仪图》,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线描韵致似有琴声。

韦娜女士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和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其作品先后在全省和全国的各种大展中获奖。

高贵如兰  生命散发清新雅香

清刘熙载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画同源,道理一样。如果你看到过韦娜女士的画,再有幸看到她本人,这样的感觉会更加深刻。因为,韦娜女士的确如她的画作一样典雅、清丽、高贵。

初次见面,我就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我想,用兰花形容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她有兰的典雅、清新,更有兰的高贵和雅香,她身材娇小,声音柔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流露着南方女子的温婉和成熟女性的优雅。

但她又是强大的。她的强大来自于在滚滚人生的洪流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执着不变的坚持、百折不挠的拼搏和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以及她所取得的不可撼动的艺术地位。

“韦娜女士是一位才艺多姿的画家,被画界誉为“实力派画家”,此言不虚。她习艺艰辛,师承高古;视野开阔,天赋聪颖。她画风中的秀丽品格,不仅是南国风情的流韵,师古脱俗的气度,更是研习传统文化造就的素质。”著名文化学者叶鹏这样评价韦娜女士。

“中原美术考古的一颗明珠”、“传统回归的一支独秀”,著名美术评论家宫大中老师曾这样评价韦娜女士其人其画,“她在中国画坛的地位和影响,举足轻重。因为她是一个头脑清醒、不甘示弱的强者。如果有人让我谈点儿对韦娜女士人品、画品的印象,我的回答是:南国才女春风笔,浓妆淡抹总相宜”。

中国美术家、中国新水墨画院执行院长、北京《艺术状态》杂志社总编王非这样评价韦娜女士:有气质,高贵、讲究,具有东方女性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成熟女性的亲和力,是典型的“小女人大胸怀”。

诗人赵希斌这样写韦娜女士:眼 漾着吴侬软语的波/眉 洇出南国的烟雨/不用开口  一张脸就是一个温暖的季节/造化 按着自然的旨意/将你描绘了多少年/灵感  这遥远的电流击中你/你用画笔小心回应/一副老人像 一副山水/无不浸透你母性的关怀和爱/要一条多长的绢/才能画完你胸中的丘壑

由于工作关系,韦娜女士曾接触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不但对韦娜女士的画多有褒奖,还鼓励她再接再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对此,韦娜女士说:“领导的期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会尽心尽力去创作每一幅作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才能报答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和支持。”

韦娜女士曾先后任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都城博物馆与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馆长、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繁重的行政事务往往占去了韦娜女士很多的作画时间,加上工笔画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这就决定了她不可能成为高产的画家。因此,韦娜女士说:“由于时间不够用,我常常是夜里作画。这些年来,我欠了许多好朋友的情债。不是我吝啬,实在是没有时间。”谈起这些年来作画中的甘苦,韦娜女士显得非常无奈。

为了能多出些作品,韦娜女士2012年春卸下了工作职务退居二线。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画画,韦娜女士往往一“隐居”就是数月。2013年,为了完成京西宾馆的邀约:《国色天香 梦如潮涌》这幅工笔重彩大作,韦娜女士在北京一“隐”就是一年。这样的“隐居”,使韦娜女士与尘俗远了,但与心中艺术的殿堂更近了。

人生苦短。如今,韦娜女士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回想过去的时光,她说这一辈子值了。美好的人生始终坚守着最初的理想,不管人在哪里,身在何处,她都会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价值所在。


标签: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